有创意的套餐名称
说起套餐名称,唉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爱的是那些别出心裁、一听就勾人魂魄的;恨的是那些,嗯,怎么说呢,敷衍到你都想替它叹口气,比如“标准套餐”、“经济型套餐A”,拜托,这是21世纪了,你的名字就不能有点儿想象力吗?
名字这东西,真是门学问,尤其给套餐取名。它不是随便堆砌几个词那么简单,它是第一印象,是情绪价值,是你在茫茫选项中能不能被一眼相中的关键。你想想看,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吃的,或者在网上翻着一堆服务项目,那些名字平平无奇的,你的目光是不是就那么扫过去了?可突然冒出一个让你眼前一亮的名字,哪怕你之前没听说过这家店,是不是也会停下来,多看一眼?对了,就是这个效果!
一个有创意的套餐名称,它得像个小小的故事,或者一幅速写,让你在短短几个字里,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东西。它可能描绘一种场景,比如“加班狗的深夜慰藉”,你一听就知道这多半是夜宵外卖,里面可能有咖啡、方便面、小零食,精准打击特定人群。又比如“元气森林早餐包”,是不是立刻想到阳光、清晨、健康?它可能暗示一种感觉,像“小确幸下午茶”,听着就暖洋洋的,适合找个角落放空。或者“冒险家能量补给”,一股子劲头就上来了,感觉吃完就能去征服世界。

你看,好的名字不是干巴巴的功能描述。它卖的不仅仅是里面的东西,它卖的是一种体验,一种心情,一种认同感。那些叫“豪华海鲜套餐”的,虽然直接,但总少了点灵魂。要是换成“渔人码头的馈赠”或者“蔚蓝深海的秘密”,是不是瞬间就不一样了?前者让你联想到海边的新鲜打捞,后者则带点神秘和珍贵。这之间的差距,可不是一点点,是品牌温度和吸引力的巨大鸿沟。
而且,起名还得看对象。给年轻人做的产品,名字可以俏皮点,网感强点,甚至带点梗。比如“脱单助攻咖啡套餐”,哈哈,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你,带心仪对象来喝这个?虽然是玩笑,但轻松有趣,容易传播。但如果是面向商务人士或者高端客户的,名字就得沉稳、大气、显得有品质,比如“智者专属静心组合”,听着就有那么回事,让人觉得买的不只是产品,还有一份格调和品味。
创意从哪里来?我觉得啊,首先得跳出思维定势。别老想着“套餐内容+型号”。可以从客户的需求痛点出发,从产品最独特的卖点出发,从使用产品的场景出发,甚至可以从一些意想不到的关联出发。比如卖书店里的咖啡套餐,可以叫“书中自有颜如玉(套餐)”,或者“焚香夜读伴侣”,把咖啡和阅读这个场景紧密结合。卖园艺工具的套餐,叫“新手村绿手指启蒙包”,是不是很可爱?
还有啊,名字要有画面感。别用那些泛泛的形容词。具体点,生动点。比如一个包含了某种特别酱料的套餐,叫“奶奶秘制酱香诱惑”,哇,这画面感和味觉想象一下子就来了,而且还带了点温情和故事感。
当然,创意不是瞎来。名字再怎么跳脱,也得让消费者大概知道你卖的是什么,或者至少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去进一步了解。过于晦涩难懂的名字,可能就适得其反了。它需要在独特性和可理解性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。
那些成功的品牌,在起名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。一个朗朗上口、易于记忆、同时又饱含深意的名字,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套餐名称也一样,它是品牌形象的延伸,是和消费者沟通的又一个触点。每一次成功的命名,都是一次小小的营销胜利。
所以啊,下次再看到那些无聊透顶的套餐名,真想冲过去摇醒商家:“朋友,你的名字可以更有趣一点!更有生命力一点!别让你的好产品,输在了一个平庸的名字上!”给套餐起名,不是完成任务,是赋予它生命,让它能在万千同类中闪光。这需要洞察力,需要联想力,更需要一点点敢于不同的勇气。多花点心思在上面吧,绝对物超所值。因为一个有创意的名称,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!它能让你的产品,从默默无闻变得引人注目,让你的生意,多一份活力,多一份人情味儿。
相关文章
最新评论